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进一步传承红色文化,发扬抗美援朝精神,2024年10月1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本科生党支部、2024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与2023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带领党员同志们与入党积极分子前往影城观看红色影片《志愿军:存亡之战》。
从整体出发,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将目光聚焦于抗美援朝战争的一场事关生死存亡的战役——铁原阻击战,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近2.5万将士们与兵力两倍有余、战力悬殊的美军装甲部队展开了殊死较量,最终志愿军在12昼夜的激战后,守住了铁原,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片不仅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更深刻揭示了这场战争背后复杂的国际局势、国家战略以及人性光辉,并通过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战斗场景与历史瞬间的再现,深情颂扬了志愿军将士的忠诚与勇气,以及他们为和平与正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从个体出发,影片中李家三口的亲情线、战友间的战友情以及战士们誓死守护防线的家国情,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叙事结构。李默尹、李想和李晓一家三口的团聚与离别,为残酷的战场增添了一抹人性的温情,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孙醒与杨传玉这对曾经的战友,纷纷战胜了自己的心魔,在战场上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武器专家吴本正的“保镖”张孝恒,用生命守护了自己的承诺,为保护吴专家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这些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形象,无一不让观影的支部成员们唏嘘不已。
观看影片的目的在于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影片中的生动画面和感人情节,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感受到了志愿军将士们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所急需的,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观看影片也是一次学习和教育的过程。影片中的志愿军将士们不仅有着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更有着敢于担当、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青年党员应该学习和借鉴的。通过观看影片,我们可以学习到这种革命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推动我们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实际行动。
观影活动结束后,三个支部的成员在影院进行了合影留念,并对于今天的观影学习进行了热烈讨论:
李嘉欣:《志愿军:存亡之战》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它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情节,展现了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电影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他在曾经的战争中因为害怕而没有炸掉坦克,这件事一直让他耿耿于怀。直到这次战争中,他勇敢地克服了自身的恐惧,在万分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用肉体支起木门阻挡了敌人的攻击,这才让战友们安全打开水阀拯救战局。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对战友的忠诚,更是对国家和民族深深的热爱。他的行为展现了一种超越个人生死、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情怀。今后,我们更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志愿军的伟大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孙钰:影片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再现,更是对英雄精神的崇高颂扬。影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和平的阳光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每一个镜头都饱含着战士们的血泪与汗水,每一段对话都透露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作为后人,我们应当铭记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继承和发扬志愿军战士的英勇精神。这部影片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它不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它让我们在感动中汲取力量,在泪水中坚定信念,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这次集体观影活动,集成电路学院的党员同志们不仅重温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更加深了对志愿军精神的理解和认同。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视听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激发了大家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文案:周星辰 牛嘉琪
摄影:刘继隆